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生于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的邊界城市布勞瑙(Braunau am Inn,林茨,萊茵河上的Braunau),卒于柏林。希特勒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的總裁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早年曾因暴動入獄,并在獄中寫下《我的奮斗》一書,表達出他多方面的觀點,如兼并奧地利,反猶和獨裁。1933年1月30日出任德國總理;通過"帝國大廈縱火案"打擊異己黨派。1934年8月1日德國總統興登堡病逝,希特勒兼任德國總統,并將總統與總理兩個職務合二為一,擁有無限的權力,并命令所有軍隊以及法官和政府官員向他宣誓效忠。作為元首和總理,他成為國家政權的單獨執掌者即獨裁者,把軍隊和教會之外的所有政治社會機構都一體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兼任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他執政期間的德國被稱為納粹德國或德意志第三帝國。
在第三帝國初期階段,他的某些經濟措施一度使得德國經濟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泥潭,也因此以及富有煽動性的群眾運動而獲得下層民眾的支持。
不過在政治體制上,希特勒領導下的德國相對魏瑪共和國時期是傾向于極端民族保守主義的。他和墨索里尼領導的意大利、東條英機領導的日本聯盟結成軸心國,這直接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軍隊在他的領導下干涉西班牙內戰,扶持佛朗哥政權,并吞并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蘭、法國、蘇聯等國家。
國內方面,他實行法西斯式的一黨恐怖專政,仇視且排斥其它非納粹政黨和思想,包括共產主義運動,他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即為關押共產黨之用,他還鼓吹民族優越,仇視其它民族。在國內建立沖鋒隊、黨衛軍、蓋世太保等獨立于國防軍外的納粹軍事組織。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在希特勒的領導下的第三帝國期間,德國以及其占領國領土上大量建造死亡集中營,猶太人以及其他人種的遭到了大屠殺。根據粗略估計,期間總共有約600萬猶太人、數千萬其它人種因為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而被屠殺。
在戰爭方面,希特勒在軍事上摒棄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模式,創立了并且實踐了閃電戰、空軍支援等新型戰爭模式,改變了戰爭的形態。
1945年4月28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市區。當天夜里希特勒與愛娃·布勞恩舉行婚禮。30日15時30分,希特勒夫婦雙雙自殺身亡。1945年5月8日夜,納粹德國正式投降。德國戰敗.